博客與文章#
打算記錄些我看過的覺得有意思的博客和文章
博客會簡單寫下推薦的理由,其實也說不上推薦,因為我覺得這些博主都可以稱得上是我需要向之學習的大佬
文章會簡單記錄下自己讀的感受,但會避免變成是對文章的梗概
感覺這個題目不能很好地概括我這篇的內容,但現在又沒想好
博客#
- plantegg 計算機網絡相關的,幹貨很多
- Plum's Blog 作者很有趣,涉獵也很廣泛。博客持續更新了十幾年了。
- Free Mind 有思考,有科普,內容足。
- JM233333's Blog 作者是南大在讀博士生,也是 jyy 操作系統課的助教
- SEUITE 偶然間發現的學校曾存在過的一個協會。從僅存的內容中可以看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社團,很可惜它沒有傳承下來。
- 靈魂邏輯 先關注的 Twitter 才發現的博客。作者的經歷蠻羨慕的。
- 羅皓的個人博客 一個學長 / 學姐的 blog。從 17 年還在大學,到最後一篇博文是痛風的注意事項,能看出 ta 經歷了很多。很吸引我的是 ta 對每個月支出的總結,雖然可能沒太多參考價值,但還是能讓我對以後可能的生活一窺一二。
- Blog of Insanity 05 年更新至今,內容很足。博主知識很淵博。博客的 slogan 是 “讀書,是為了遮眼睛”。還沒悟到是啥意思。
- ::Nothing but SAi 博主為 Bangumi 的創始者。博客從 05 年一直活躍到 11 年,11 年這時候博主大概 21 歲,就已經很有成就了。我現在也剛好是 21 歲,相比之下實感汗顏。
文章#
-
你所熱愛的,就是你的生活
我還蠻喜歡看別人寫的年度總結的。像是開了一扇窗去了解一個陌生人一年的生活。但自己卻沒啥勇氣去寫年度總結,並將之放之網上。再說回來這篇文章,我很認同這段話。有時候我想想,互聯網給我帶來的是更多時光的消磨,有的時候,我是不是應該返璞歸真,多多做一些 “遠離網絡” 的事情。比如翻出自己曾經買過的那些書,拿出自己還沒有拆封的音樂 CD,找到自己當年吃灰的 3DS,享受那些我們還沒有被浮躁的互聯網綁架時候的珍貴東西,或許這樣對我來說是更好的選擇,自己也會得到更多的提高。
我有好多時間是用來刷 Twitter,贴吧,儘管這些碎片化的東西常常就是刷過去就忘了。我覺得我的這些時間值得更好的去處。
-
- 這句讓我印象很深。有被激勵到。
doing research is a skill that can be learned through practice, much like sports or music.
- 作者談到沉沒成本時,是這樣說的 "it’s important to identify sunk cost fallacies"。我的理解是當斷則斷,不要過多地去考慮沉沒成本。
- 這句讓我印象很深。有被激勵到。
-
- 看到這篇的時候覺得很巧。因為我之前就 follow 了作者的 Twitter。現在無意間看到了他十年前還在上大學時聽講座的想法。這種感覺很棒。
- 另一個感觸是儘管十年過去,這篇文章依舊沒有過時。甚至牆更高了些。作者文中的暢想 "不知 20 年後,如果我們走進了一個開放、自由的公民社會,那堵牆不再,方校長還在的話,他會怎麼回味自己的所作所為。" 距離當時的二十年後,還有十年。
- 但最近有一個現象我看著很欣喜。我看到周圍好多同學都在用著 ChatGPT。而用它是需要用代理的。
-
Elden Ring PvP and Theory of Mind
- 很有趣,作者從 pvp 講到 ToM。並科普了 ToM 的概念。我覺得作者科普得很好。既講明白了概念,還讓讀者 —— 至少是我,對此有了進一步了解的興趣。
- 文中談到 AI 語言模型。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 LLM 繼續發展下去,可能會有類似讀心術的效果,能預測你下一步要做什麼,甚至是在想什麼。我覺得這在一定程度是可行的。因為現代所謂的一些讀心術,很多都是基於微表情的觀察和分析其過去的行為模式和經歷上。
-
- 作者客製化鍵盤的經歷。
- 我自己算是半個機械鍵盤愛好者,也接觸了些客製化鍵盤,但一直只停留在很初級的階段。所以看得很起勁。
-
- 作者紀念自己的貓
- 很有感覺
-
- 現在已經習以為然的互聯網體驗,其背後的技術令人咋舌。
-
- 有趣
-
- 作者在文中有個觀點:大公司不斷地技術迭代,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讓競爭對手疲於奔命,“has no choice but to spend all their time porting and keeping up, time that they can't spend writing new features。”
Maybe as a software developer I really can't control when I'm productive, and I just have to take the slow times with the fast times and hope that they average out to enough lines of code to make me employable”
-
- 文章還沒看,先被這個網站所震撼到。好短,好漂亮。
- 讀完後讓我十分懷念,讓我想到以前做的英文閱讀題。 差不多相同的結構:故事、作者的感悟。
- 裡面一句話我覺得值得記錄:
We think of the past like it’s a physical fact - like it’s real. But the past is what we call our memory and stories about it. Imperfect memories, and stories built on one interpretation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. That’s “the past”。
-
[讀博第一年總結]
-
讀博對我來說太遙遠,但最後一段我覺得值得記錄:
當然,對於我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,相信一切都是能結束的。 之前碰到同學的室友,隔壁專業的,聊如果掛科了,找不到工作,不得不回到國內,被捲進新文革,該怎麼辦。我說,大不了我還能跳樓,他說,大不了我就趴在泥裡,吃草吃土地活下去。屋子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。
我想,在現在這樣的時代,確實需要一些這樣的覺悟,才能活得更輕鬆一些。
-
我最近偶爾會覺得焦慮,不過找到了個自己覺得還算不錯的排解方法。就是假設最壞的結果發生,然後我就會想,就算是那樣我也是不能活,一旦接受了這個可能的最壞結果,我一般就沒那麼焦慮了。所以看到這段後,我會心一笑。
-
-
- 基本上都認可。第二點我之前有注意到,但一直沒有去落實。
- 我最近命名的時候喜歡用全稱,因為覺得縮寫時間久了很容易忘。